伏久者,飞必高
——央视CCTV-8热播*旅剧《决胜零距离》
编剧、灵台籍作家杨文森访谈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何小龙
明·还初道人《菜根谭》:“卧久者,行必远。伏久者,飞必高。”最近正在央视CCTV-8热播的*旅剧《决胜零距离》,编剧和制片人之一是灵台籍*旅作家杨文森,他为打造这部剧整整“蛰伏”了8年,这是“劳其筋骨”的8年,如果没有持久的恒心与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让一颗落入心中的艺术种子生根、开花、结果的。那么,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的杨文森,他创作《决胜零距离》(原名战争零距离)的动因是什么?这部剧要表达怎样一种思想?从构思完成剧本到拍摄上映,有过怎样难忘的经历?近日,就这些话题记者对杨文森进行了电话采访。
执着是杨文森的可贵品质
早在18年前,当杨文森与另一位*旅作家梅国云合著的*旅长篇小说《大钟无声》,由解放*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时候,记者采访过他。那时,他还在西安某通讯团工作,来平凉某通讯部队某连检查工作。
编剧、制片人之一、著名*旅作家杨文森在拍摄现场。
杨文森年出生,家在灵台县什字镇,曾就读于南路村小学、北沟中学、灵台二中。他17岁那年应征入伍,年考入西安陆*学院,毕业后回到兰州*区司令部工作,成为一名干部。他向记者讲述过在西安当兵时的一段经历:“经常带兵进入秦岭山区执行任务,由于交通不便,车辆行至山下后,就得花钱将车辆寄放到农民家,然后身背挎包、铝锅、食物,携带大量固体酒精、打火机等所需用品,徒步进入秦岭山区搭起帐篷宿营,10多天出不来。深夜,不时传来狼嚎,风吹树林的声音听起来犹如拖拉机的“突突”声,会惊出你一身鸡皮疙瘩。一个新兵为了在树上做通讯标记,被一群狼围住,他慌忙爬到一棵松树上,裆部被坚硬的鳞状树皮划破,血肉模糊……”
正是多年的*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不管是训练、执行任务还是写作,在他身上都会表现出一种韧劲、一种执着。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个知名*旅作家、编剧的原因。
电视剧《决胜零距离》讲述了在战区陆*组织的一场名为“绝杀·死地”的演习中,骁狼特战队在队长贺天高(经超饰)和老队长柴胜华(肖聪饰)的带领下,勇猛破袭蓝*猛虎旅的两个作战单元,并与妄图破坏此次演习的境外恐怖势力作斗争的热血故事。
说起创作这部剧的动因,杨文森告诉记者:“年,原兰州*区等六大*区在朱日和参加代号‘跨越-.朱日和’演习,当时我在兰州*区电视艺术中心担任主任。因为这次演习盛况空前,所以我就特别
他由此获得灵感,开始酝酿这部剧,其构思得到兰州*区*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处长的认可、赞许后,他在昆仑宾馆‘闭关’了28天,将十多万字的故事大纲一口气写了出来,大纲的初稿有些粗糙,但基本的故事线索、事件,还有人物都架构了起来。这个写作经历和他写《大钟无声》时,可谓“一脉相承”,他写完《大钟无声》时体重从斤减少到90斤,也是这么拼命。
剧本的完成为他赢得了人脉与拍摄机遇
这部以战区陆*为创作素材的*旅剧,由于剧本主题好、质量高,赢得了兰州*区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剧本完成后,原总*艺术局赵卫国干事还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与会人员都是*内外享有盛誉的*旅剧专家学者,他们对这个影视项目都比较认同,鼓励他抓紧往前推进,同时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该影视项目申报后,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优秀电视剧剧本重点扶持引导项目”,同时被列为“陆*文艺创作重点影视剧剧目”。
此后,他就开始准备搭建团队了。导演许永昌和责编田*就是这个时候介入的。
“研讨会结束之后,大家吃工作餐的时候,饭都快吃完了,刚下班忙完活的田*老师拿着打印的剧本,做了厚厚一个笔记本的记录,在饭桌上和我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肯定这个剧本的时候,田*老师给出了不少的合理性、建设性意见,这让我特别感动。后来我另外几个影视剧项目,虽然有些还没推进,我都一直邀请她来给我把关。这部剧跨度这么长时间,田*老师一直无怨无悔地和我们一起战斗,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品质,在田*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杨文森感慨地说。
为了保证拍摄的严谨专业度,该剧特意邀请了专业班底加盟制作:制片人王锦曾出品《做自己的光》《星辰大海》《幸福到万家》《我们的四十年》等多部优秀电视剧;*方总制片人兼艺术总监袁宏曾策划制作的*旅电视剧《雪域雄鹰》《突击再突击》等多部优秀电视剧,荣获“飞天奖”“金鹰奖”“全*金星长篇电视剧优秀剧目奖”;联合出品方维乐嘉禾(北京)影业文化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制片人付祺涵曾打造央视一热播大剧《什刹海》、重大革命历史大剧《先驱》等。
提到导演许永昌时,杨文森说,他是本剧的灵*人物。许永昌也是当兵的,他是原南京*区电视艺术中心的导演,曾获得过“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第六届澳门国际电视节最佳导演”称号。战友亲如兄弟,是革命把他们召唤在一起。当兵的有个天性,不管你是哪个*区哪个兵种,只要是解放*,大家无须进行过度深入的了解或者沟通,就能无缝对接对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所以我俩在创作上,特别是*旅剧的创作上,我想高歌的,我想长啸的,我想沉思的,我想静默的,只要我写出来,他都能准确地捕捉到我想要表达什么。”杨文森说。
他还提到一个给予他们大力支持的人——西部电影集团董事长赵文涛,赵文涛对拍摄这部剧十分支持,他坚定地认为,这部剧的根子很正,对*事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宣传作用,而且*人和战争永远保持零距离的理念,让他很振奋。作为国有企业,参与这个项目体现的是责任担当。
杨文森创作的多部长篇小说多次获得昆仑文艺奖、人民武警文艺奖,曾被“中国新闻人网”誉为“文坛铜奔马”。但他非常谦逊,提到另一个20多岁的编剧王思峰时,他夸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当时因为我的时间和工作量有了冲突,加上我创作水平不高,需要一个联合编剧。资方制片人郑*就推荐了王思峰。这个年轻人有思想,文学素养很高,无论是他的才华还是创作经验,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拍摄地点在戈壁滩,又正值夏季,其辛苦程度自不待言。
杨文森说:“年7月1日,我已经脱下*装半年了,忽然接到了西部战区陆*的通知,让我去兰州,协商这部戏开机拍摄的相关事宜。7月1日简单筹备之后,8月1日该剧就在宁夏的青铜峡开机了。这部剧全程都是在戈壁滩拍摄的,八月戈壁滩的温度特别高,炎热一直持续到拍摄结束之后。摄制人员和演员都特别的辛苦,夏天有时候要拍冬天的戏,冬天的时候还得拍摄夏天的戏。炎热和寒冷,冰火两重天,我们都经受了考验与磨砺。”
“*人的根脉是准备打仗”
“我特别感谢我的从*经历,基层带兵人和机关干部的履历,给我创作*旅剧带来了太多宝贵的经验。基层履历给了我生活,机关履历给了我格局,这两者缺一不可。有生活,对创作人物有很大的帮助,有格局,对这部剧的主题表达有很大帮助。”杨文森说,*队是个特殊的群体,*人的内心气质、行为,实际在新兵连3个月之后,就开始慢慢地形成了,当兵时间越长,这种气质越明显,最后就会成为伴随一生的一种性格。所以,*人怎么可能是和社会青年没有多大区别的存在?*人的形象不是穿上*装就是个*人,是内心的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人特殊的个性气质,否则还叫什么*人?
对*队和*人的熟悉,使他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时就游刃有余。
记者了解到,尽管影视剧一般都看重收视率,但杨文森是把这部剧当成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去完成的。对他来说,所有的创作都是创作者的呼号。零距离是对“能打仗、打胜仗”的期盼,是对“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艺术解释。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把这部剧当成“文化商品”去做。合作伙伴们也没有。
“也正是因为这些投资的合作伙伴和我们的认知高度一致,所以这部剧没有塑造偶像,并且十分反对打着*旅剧的招牌,拍偶像剧或者*装包裹的爱情剧。”杨文森说。
他认为,*人的根脉是“准备打仗”。所以*旅剧也必须按照这个路子去创作,塑造准备打仗的*人、在备战路上的*人的故事。
在“娘炮”盛行的当代社会,正需要这种展现*人家国情怀与铁血精神、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战斗意志的*旅剧,提振人们干事创业的信心。
提及未来的创作,杨文森坦言,*旅和乡村,都是他的生活根脉。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根脉在西北*土大地上,未来如果有机会,乡村剧他还会去创作。至于*旅剧,这是他创作的全部主题和目标。
“当了半辈子的兵,不做当兵的应该做的事,都不知道将来还能干什么。”杨文森告诉记者,接下来,由浙江一家影视公司操作的*旅剧《战争尽头》,也是他编剧,许永昌导演。这部*旅剧已经进入剧本创作最重要的阶段。他相信,这种强强联合的创作,必定给观众又一次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