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硬件,音乐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物质财富。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从小就注重子女的教育,而音乐是六艺中排名仅次于礼仪的第二个要学习的技能。可见音乐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
现阶段,有无数家长为了更好的教育子女,希望他们将来有一技之长,从小便送他们去学习各种乐器。像钢琴,古筝,吉他,长笛,小提琴等,还有声乐。
01中国音乐艺术生稳居世界第一
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到年左右,要基本实现音乐艺术纳入中考招生录取模式”。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省市已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对于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如何应用,各地*策虽说法不一,但都明确提及可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
据中国音乐协会统计,我国4-12岁的孩子,学习音乐艺术的比例达到了25%以上,中国琴童总数达万,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学习音乐艺术的少儿人数稳居世界第一。
02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投资占比收入超38.8%
“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一直不“吝啬”。
“我算了一下,花在孩子补课和兴趣培养上的钱已经超过其他生活日常开支,每年至少增加20%,而我的工资却没怎么动。”一位受访家长表示。
据前程无忧《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主要集中在12,-24,元和24,-36,元两个范围内,占比分别为22.4%和21.7%。
38.8%的受访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2-3成,其次为22.9%的受访家庭占1-2成,且子女处于“学龄前及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投入最高,呈现子女越低龄支出越高的趋势。
接近6成的家庭为子女报读的课外学习班学费在-元/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学龄前、小学及初高中生群体,共有位来自于全国二十余省市的家长参与问卷调查和访谈。
03时间成本与教育资源差使得线上线下并驾齐驱
目前,时间成为家庭子女教育金钱投入外的另一大成本。
调查显示,32.2%的受访家庭子女的单科校外教育频率是2次/周,每周可参与不低于2科,38.1%的家庭接送子女进行校外教育的单程耗时在15-30分钟,这意味每周有接近2-4小时都消耗在接送子女的路上,较高的时间成本使得“在线教育“模式迅速崛起,61.9%的受访家庭表示接受这一形式。
子女校外教育单程耗时单科上课频率
除此以外,优质的教师资源往一线/新一线城市聚集,一线/新一线城市校外教育比例要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而在线教育产品使得教育资源差异受地域的影响下降,二三线城市家庭利用在线教育产品可以使得子女同步接触到最新最全的知识内容。
子女校外教育起始年龄段
04我国音乐教育市场超过千亿,每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统计显示,年我国音乐教育市场规模超过1亿元,预计未来保持8%的增速。
年我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为.94亿元,其中音乐教育培训规模达亿元,占比22.8%。音乐教育培训市场分为音乐考级市场和音乐艺考市场,前者占据绝大部分市场,通常在90%以上。
-年,我国音乐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增幅达37%,CAGR为8.24%,由于音乐教育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增长趋于稳定,因此我们预计该细分领域未来仍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由此测算,到年音乐教育市场规模将达亿元。
近年来,在一级市场投融资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音乐教育赛道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打法层出不穷,在线1对1、AI陪练、智慧钢琴等新事物的诞生为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资本和技术的助力下,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传统线下琴行或小作坊式的培训模式或将面临淘汰,音乐教育的模式和行业格局或将迎来巨大变革。
05中国音乐艺术行业必将诞生下一个“新东方”
一个超过千亿市场的产业,为什么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全国性的连锁音乐艺术培训机构?
虽然,当初看到了星空琴行来势凶猛,但是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市场的炮灰。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音乐艺术行业出现标杆性企业的诞生呢?
扎根音乐艺术行业10多年的《琴行经营报》及琴行智库的资深总编认为:音乐艺术行业无法诞生超级机构的因素很多,最核心的要素并不是缺钱和生源流量,而是缺人才和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和教学教研体系。
1、有国家级的标准的教学教研体系才能促使行业统一
所有行业,所有的产品,只有统一标准后,才能节约资源,集中化,大规模生产。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的汽水和汉堡,只需提供几款经典的口味,从原材料采购,到设置好统一的生产流程后,就可以批量提供给用户消费。后面只需专注营销和培训流水线员工及管理人才,就能实现规模经济。
再比如汽车行业、服饰行业、手机行业、家店行业等等,几乎所有产品的生产,只有将所有流程标准化后,就可以实现成本及利润最大化。
再比如中国的两家器乐生产商,珠江和海伦,在器乐生产和销售实现标准化后,借助量的规模,实现了成功上市,然后再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企业加速发展。
然而,音乐艺术教育在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但是先天发育不足。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音乐艺术在4-12岁学龄儿童中,并不是重点,虽然每周都有开设美术、音乐基础课,但是并未受到学校的重视,完全不用纳入考试。
所以,在4-12岁学童阶段,音乐艺术科目,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类的文化科目,并没有形成国家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更没有专门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培养出源源不断的老师。
所以,到现在,中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产业,完全依靠校外民办的音乐艺术培训机构来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教学标准、教材标准、考试标准、老师培养标准,最后就市场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各方“小诸侯”很多,谁也看不起谁。
2、行业运营管理标准缺失
在音乐艺术教育领域,尤其是器乐培训模块,主要以工作室类居多,人数大部分在50人左右,主要以2-3个老师为主。而这部分群体在整个器乐培训领域占比达到了近50%。
据《琴行经营报》多年的市场调查,这部分群体的老师,起步的时候,主要靠家教模式,即一对一的方式带学生。
这种方式,相比上班,日子过的滋润多了。但是,当他们有点雄心的时候,再继续按照这种方式招更多的学生,招老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的定价出了大问题,老师薪酬制定出了大问题,招生瓶颈也出了大问题,教学的模式(没有集体课)也出了大问题。
十分头痛的是,他们还发现,只要越开越大,亏损的也越来越大,而且亏的时候,自己竟然浑然不知。
最后,碰到年份不好的时候,又没有布局线上教学体系,比如疫情的爆发,结果倒闭潮在音乐艺术领域异常凶猛。
综上,不难发现,音乐艺术教育领域市场很大,但是仍处于混战时期,无论是器乐的生产销售,还是器乐的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音乐艺术教育行业要想出现全国性的标杆机构,并能上市,必须在全国率先实现:师资输出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薪酬体系标准化、市场定位及定价统一、招生宣传统一等等,方可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