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沙丘》火了,将好久没啥动静的科幻潮,再次掀起了波澜。真是大好事一桩。
那么,欢迎来到大公带你来装逼vol.6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春打六九头。
第四集的时候你说数字吉利,聊贞子,第五期的时候你说武德充沛,聊战争。
现在第六期了,你还能找到谐音梗吗?
谐音梗扣钱你不知道哈?
嗯------
还记得《星船伞兵》么?*治科幻惊悚片的典范啊!
这期我们来装个大的!纯装逼,聊聊除了电影专业的学生以外基本不可能有普通群众看过的那些电影。
首先抛个命题。然后装模作样的开个场,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科幻片和恐怖片,曾经是一回事!
真的!科幻片曾经是恐怖片底下的一个子分类。
或者说,科幻片就是为了恐怖谷效应而诞生的新片种。
这里你可能要问,科幻片难道不是科学幻想片的意思吗?和恐怖电影有什么搭噶的?它没有科普科学的含义吗?
这其实是个普遍存在的误解。
科幻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幻想片,有科学元素的幻想片,起码在电影技术尚未发展的那段时期,科幻片并没有那么神秘。
原因很简单,在电影诞生的初创期,并没有什么科学家参与电影的创作,也自然就没有什么科普元素和科学素养的拨乱反正,有的只是各种天马行空的幻想。
很多人觉得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是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
其实并不是,《月球旅行记》上映于年,而在五年前的年梅里埃就制作了一部叫《小丑与机器人》的影片,豆瓣有这个词条,但里面一片空白,仅16人想看,是不是过于曲高和寡了?
据说片长仅1分钟,但因为有机器人这个“科幻元素”的存在,这应该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科幻片。要知道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是年12月28号才在一家咖啡馆上映的。
当时乔治梅里埃曾经希望购买卢米埃尔的摄影机,但遭到拒绝,于是决定自己干。
从某种意义上说,乔治·梅里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之父”。卢米埃尔的价值在于他是第一个发明摄影机并拍摄电影的人,当然远在美国的爱迪生干了同样的事情。他们算是电影的硬件之父,同样也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名词的发明人。
而乔治·梅里埃,他的称号是戏剧电影之父,因为他的一大突出贡献,就是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综上,他是电影做为一门艺术的奠基人,在软件层面是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它一生拍摄了多部电影,很多都是史上第一,比如史上第一部童话片《灰姑娘》,史上第一部恐怖片也基本肯定是乔治梅里埃的作品,只是网上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恶魔庄园》,有的说是《苏格兰女王玛丽的行刑》,好在它们都是梅里埃的作品。史上第一部恐怖片也是第一部特效片,是蒙太奇技术的技术积累阶段,梅里埃在拍摄马路时摄影机卡住了,经过修复后发现拍出来的画面里路上的马车忽然就变成了棺材车,于是发明了“停机再拍”技术,实现了同一段胶片上不同构图的基础,这与将胶片剪辑粘帖只有一步之遥了。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里,就有向乔治·梅里埃致敬的镜头,让人唏嘘。
顺便提一句,蒙太奇作为技术在20年代的苏联由爱森斯坦发扬光大。
梅里埃的部电影中,很多都与科幻和恐怖相关,史上最早的科幻大作《月球旅行记》就是如此。这部电影描述了科学家利用大炮抛射炮弹的原理实现了登月,这一构想来自科幻大家凡尔纳的小说,影片对于月球上居住的月球人也有颇为大胆的描写,联想到那是年,这应该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电影里出现外星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公小时候,我看到的《月球旅行记》只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么看这是个恐怖的故事哈。如果你和我一样看的是后期上色的彩色版,那炮弹射入月球眼睛的镜头是相当渗人的,尤其是那鲜血淋漓的眼眶,现在看可能还可以吓到小孩子。最后6个科学家似乎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这是大公的童年阴影之一!可以说在我眼里,这一部科幻电影就够恐怖的了。
幸运的是,历史不是这样的。根据豆瓣,年,一个受损严重的彩板拷贝被私人收藏家捐赠给了巴塞罗那电影资料馆,年,人们在法国发现了《月球旅行记》的结局,这最终章就讲述了6名科学家回到炮弹,返回地球的故事。他们还掉进了大海,顺便领略了一下海底世界的风光,似乎是在像凡尔纳致敬。经过十余年的修复,影片于年在戛纳电影节重映,以纪念乔治梅里埃诞辰周年,此时距离影片问世已经过去了年。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炮弹没有动力,怎么返回地球?
那是你的思想禁锢了你的创意。
年的影片中,他们被炮弹用大炮送上了高高在上的月球,回程就是从月球上把炮弹推下去。因为月球在天上,在高处,只要掉下来就好了。
显然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引力”的说法。
能够理解这个,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科幻片当时并没有什么科普属性,而完全就是各种奇思妙想。
随后,科幻片慢慢的开始在恐怖片的大方向猥琐发育。
因为原版科幻故事就应该是恐怖的。
公认的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其于年创作的《弗拉肯斯坦》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这是个纯恐怖的故事,弗拉肯斯坦作为没有灵*的尸体被“科学”或者说“另一种巫术”复活。而复活他的到底是疯狂的科学家,还是邪恶的撒旦朋友巫师,那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总之在当时的读者看来,这就是一回事,只是称谓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说起。
首先,你要知道在欧洲传统基督教价值观里科学和巫术一样反动。任何反对神与神创价值观的人都是异端,他们应该被绑在火柱上接受上帝的祝福。这种价值观有且一直存在到今天,只是手段没那么残忍了,思想却并没有什么进步。不信你可以去交几个中华田园基督徒的朋友。
我就有,我曾经给他们安利过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因为这部电影其实有那么点神创世界的意思,其中对于神学的思辨颇有深度,挖掘起来很有乐趣。
但他们因为片头的大猩猩涉及进化论而拒绝观看这部电影。
该死的*治正确!
年了,这类腐朽的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只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断的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而倒逼社会思潮的进步。这让那些传统的教徒们显得不那么激进,他们不会向几百年前那样烧死布鲁诺,并四处猎杀女巫了。但传统的神学价值观依然深嵌心中,仿佛打了铆钉,牢固的不行。
总之,自年《弗兰肯斯坦》电影版问世之后,疯狂且邪恶的科学家就占据了科幻电影的主流,从此科幻片开始在在恐怖电影里作为子类目开始发展。
《弗兰肯斯坦》也被译做《科学怪人》,你说这个“科学”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但科幻片并不仅仅是展现某项科学技术(比如电)为主旨的电影,它还是有很深刻的思想性的,毕竟在科幻电影诞生以前,文学领域已经发展了快年了。幻想人类的未来,或借着未来鞭笞残酷的现实,都是科幻文学常见的题材。比如古老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威尔斯作品,出版于年,影片应该是首次提到了时间旅行的构想,但更重要的是他提到了世界末日,以及人类最终发展的阶段。
年,人类将分为地上人和地下人,阶级社会属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
时间机器也被搬上了大荧幕,而且因为是02年的电影,特效还不错,但影片并没有表现原著的世界末日结局,而是就着地上地下人类的阶级矛盾设计了一个狗血的爱情故事。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说可能世界末日的未来太过于惊悚了一些!
威尔斯的原著中几千万年后的未来太阳几乎要熄灭,地球停止了转动,到处是一片死寂。在血红的海岸边,只有长着长长触角的巨大物体在蠕动。而在早些时候,人类早已灭绝,世界被巨大螃蟹般和蝴蝶一样的生物占据。
这对美国人来说太刺激了。他们心中的世界末日,有且只有一种合法的可能性,就是圣经上记载的那样。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显然威尔斯的思想并不是原教旨基督教价值观的。
之后的《人猿星球》等科幻片显然是受到了这个最初故事的影响。
或者,是受到了年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弗里茨朗的《大都会》的影响。
也许后者影响更大些,因为虽然诞生的晚,但思想性上秒杀《时间机器》。
剧情你们也猜到了,和时间机器一样,一个阶级分明的未来世界。但不是《时间机器》那样类似原始社会的世界,而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真未来社会”。
这里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表现主义。
这和蒙太奇不一样,这不是一项电影层面的艺术形式。
它要广阔很多,这里抄一段百度大家凑合看吧。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从电影层面来解释一下。
最佳展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是《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年2月26日上映。
这部伟大的旷世之作和《诺斯费拉图》一样有名,纯恐怖片,但走的还是旧式科幻片关于“疯狂科学家”的故事架构,看卡里加里博士的称呼就知道。
因此我认为影片和库布里克的《发条橙》一样,属于在精神领域解构科幻未来时代的佳作。某种程度上应该属于科幻片。毕竟你也没法分清电影描绘的到底是未来世界,还是仅仅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幻想。如果是未来世界,那将是对20年代一战战败国德国现实社会的拷问,如果是精神病人的臆想,就可以解释成深入精神病人心灵深处的研究,看你选哪个方向,这电影的思想性就是这么复杂。
影片的两个角度都可以做为方向去研究表现主义,一个是剧情结构,另一个就是布景构图,片中每一个场景都是按照表现主义在绘画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的,扭曲的比例和演员的化妆恐怖感十足。去看一遍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其实原剧本并没有关于精神病的内容,那些扭曲变形的布景,面目狰狞的化妆,所展示的仅仅是卡里加里博士的一起普通谋杀案。但剧本交到了弗里茨朗手里后,大师觉得这个故事太恐怖了,于是加上了新的开头结尾,就这样给电影富裕了精神层面的内涵。
实话讲,更恐怖了。
近年后小李子的《禁闭岛》很难说有没有借鉴过这部电影。如果你去找来《卡里加里的小屋》观看,就能发现弹幕里都是《禁闭岛》。
弗里茨朗并没有指导《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他提携了新人导演罗伯特·维内来负责这个项目。
七年后,他带来了科幻历史上的经典《大都会》。
现在你能听到的时髦名词,什么赛博朋克啊,蒸汽朋克啊,行尸走肉啊,乌合之众啊,阶级斗争啊,都能在《大都会》里找到源头,后世数不胜数的电影元素都源自这部经典之作。这部电影粗剪版有三个半小时,但并不显得冗长,开头的镜头几乎能在任何一本电影教科书上找到,从机器强而有力的高速运转,到蒸汽自黑色的烟囱里呼啸,然后是工人们换班的场景,行尸走肉版的移动和完美的镜头构图蕴含着极有深度的思想性。
而他的背后,就是无产阶级左派斗争风起云涌的二三十年代。高速工业化已经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天罚---大萧条。
这是一部纯粹的科幻片,也是一部关于未来社会的残酷史诗。如果你真的用心去研究了这个后资本主义时代的赛博朋克“未来社会”,你会和我一样后背发凉的。
这才是恐怖片的最大成,不是一惊一乍的吓唬人,而是会让你后怕!
有关《大都会》的解析应该足够出一本电影教科书,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做为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影片对于未来社会的宏大叙事和宏伟设计打动了不少德国高层,当然也包括那位奥地利画家,他真情的邀请弗里茨朗为纳粹德国*府拍摄宣传电影,此事也受到了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鼎力支持。吓得弗里茨朗连夜提桶跑路。
传说导演的母亲是犹太人。
最后他们找了雷妮瑞芬斯塔尔!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那科学家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好人的呢?
总体来说是在二战后,美苏争霸带来了两个副作用,一个是有了具体的敌人,双方进行了各种层面的竞争,冷战就是除擦枪走火以外的任何地方进行战斗的意思,其中对于核弹和导弹的相互竞争最为激烈,也因此促成了太空竞赛的发展。加之核武器因为核威慑理论成为护国基石,因争霸需要对各种科学领域的加大投资,科学家在人民心目中变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但更多原因还是因为有了具体的敌人,使得人民转移了矛盾。
这种现象其实在二战前就有了,二战只是放大了矛盾转移效应。
毕竟总要有一个更大更邪恶的东西来取代邪恶疯狂的科学家,来继承人民的怨恨。
猜到是什么了吗?
还记得《星船伞兵》么?
对,是怪兽。绝对没有一点点道德底线的玩意,非我族类。
不是斯皮尔伯格那部《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
是哈里霍伊特于年指导的《失落的世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怪兽电影,客观上吸引了一部分疯狂科学家身上的火力。以及后面的《金刚》里展现的骷髅岛,怪兽片的兴起一方面在于定格动画产业的成熟,另一方面客观上让科学家重新站在了人类这边,与灭绝人类的怪兽作战。总的来说挽回了一点颜面。
当然科学家彻底变成褒义那还要等到二战后,毕竟,在*治正确的价值观里,阶级敌人,才是最邪恶的存在啊!
今儿个聊的电影全部逼格满满,属于普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的教科书级的作品。
完美的合流了恐怖片与科幻片两个类别,希望能给你泡妞的过程提供足够的谈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