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琦明丨写给2023年的甘肃文化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甘肃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特殊优越的条件。讲历史,讲文化,讲文明,有真实现场,真材实料,自然佳境。甘肃从东到西横跨了公里,一路奉上的绝世遗产,都是经典坐标。然而,文化大省甘肃,离文化最近的甘肃人,为什么多年来,在世人眼中还是落后。问题的关键是,历史有证据甘肃曾经是进步的;曾是文明的引领者。我们面临的这种落后,并非我们命中注定的落后,更不是永远不变的落后。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摆脱落后的处境。

应该看到,文化是塑造甘肃形象的重要渠道,甘肃文化的特点特别鲜明地体现在道德文明层面,是甘肃发展的突出优势。甘肃文化软实力与甘肃文化富集、价值独特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也是不相配的。除了舞台艺术方面有精彩展现,文化软实力明显不足。

应当意识到,甘肃在解决文化发展和建设长远的问题上,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缺乏探究,缺乏深刻消化,缺乏战略设计,缺乏组织化管理。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切实提高甘肃文化软实力,加快建立高水平话语体系,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办好甘肃的事情,让陇原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当代甘肃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要提高我们自己主观性方面的认知,地方决策层应有文化的高度。

在主观性方面,由于缺乏传统文化学养与文人情怀,缺少从整体或宏观上进行观察的思维方式,加之对文化认知的贫乏,人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水平以及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程度等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对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就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更要汲取教训的是,由于对文化的认知偏差,这些年,在文化建设实践中的教训也不少,项目很多,真正能做成产业的很少;投资增长看起来很高,实际回报率很低;产业区域间的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现象很突出。

对于一个地方的决策者而言,能看重文化的力量,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要怀着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敬畏,当好守护者、传承者和发展者。文化建设要比经济建设更为复杂。其价值取向和市场需求的把握难度都很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统筹考虑,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实际效果到底如何?是需要我们理性対待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甘肃要重视加强各级干部以文化自知确立文化自信,把重点放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上。对本土文化要再学习、再认识,在系统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上加强吸收和补充。提高自己的精神高度,提高在文化传承中的认知能力和决策水平。研究文化时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好凝练出甘肃文化给予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和国家文化价值。

甘肃不仅有文化“硬实力”,还有更强的文化“软实力”,充满了人文关怀。去甘肃走一走、看一看,有一种精神和思想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把文化软实力确定为甘肃主导的价值追求方向,用好用足甘肃文化资源,高价值打响甘肃文化品牌,为民族文化遗产从传承到振兴的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二,建立高水平话语体系,要体现专业和优质思想。

做好话语说白了就是做好学问,做好学问,你就有了话语权,是永远不会输的文字,是对语言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富含信息量和深邃的思考与独到的知识。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主动权。如果提炼出对人性、对社会、对文明的深刻见解,体现出人性的质量,感觉的质量,体现文化高度和进步,那就有更多的主动权了。

重视提高组织化程度很重要。好的话语,能滋养思想,有极丰富的思想功能。要重视原创性的甘肃文化话语权研究,组织一批真正的专家、学者和撰稿人,深耕和厚植社会重大主题,重视体现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大局意识。把甘肃的文化放在整个国家大格局中去思考,去总结提炼其重要价值。

交响丝路要善于立言,如意甘肃要唱响新歌。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建设,甘肃文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甘肃要抓住机遇,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也是中国的话语体系,这是解决今后甘肃文化发展和建设长远问题的关键。做好了,必将为构建国家话语体系,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面对新的文化发展形势要求,甘肃反应要足。

结合甘肃的实际,从能抓的点来看,以下三个方面可着力推进创新。

一是打造专业特色大型博物馆,形成影响力,事不宜迟。甘肃是文物大省,应该多建博物馆,这是软实力发挥最好的手段。甘肃除了文物,自然资源也很丰富,动植物、矿产、各种古生物化石等,种类非常之多。彩陶文化在世界彩陶大系中独占鳌头。恐龙化石类型丰富、恐龙足印遗迹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当下,体制内的博物馆很有限,不适应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而民间收藏非常丰富,故事很多,应组织社会力量做专业特色的博物馆,可官办,可民办,也可官民联办。历史文化县镇,都可以创意主题博物馆,众筹建馆,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甘肃最有希望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上著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和最值得去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最有希望在满足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向往,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让历史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中成为典范。

二是发挥文学的力量。这些年,甘肃文学加速从“高原”向“高峰”攀登,在找回中国筋骨、中国精神和中国气象的创作中屡获殊荣,已形成独特风景。继续策划主题创作,记录歌颂甘肃巨变。邀请和凝聚有思想、有格局的文化学者和作家,吸收、改编他们的思想促进本土文化发展,把甘肃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甘肃人民的伟大奋斗历程淬炼成不朽的经典。

三是加强视觉艺术传播效果会更好。釆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动态化存储和展示,就能更好的彰显文化的时代价值,表现其跨越时空的魅力。让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的“双向赋能”,展现出动人的时代风貌。可采用强强合作,甘肃出作品,借助国家层面艺术家的力量制作成精品力作,讲述甘肃历史遗存和时代创造,精彩中国故事,让思想、才华、艺术在提高甘肃文化软实力上一炮打响。

总之,甘肃要改变落后的形象,就要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高组织化程度,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体现出有文化的甘肃人的“胆识”和“器量”。就像舞台艺术《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天下第一桥》等经典剧目;就像文学创作《敦煌本纪》《凉州十八拍》等长篇力作。通过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祝福甘肃,你的世界我一定要来!

(马琦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