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董连治
23日,由中国关工委主办的央视“桃李杯”青少年才艺选拔赛在南通大剧院举办,64个参赛节目,六个多小时的表演,参赛学生最小的只有七岁,最大的十三四岁。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不少精品令人震撼。
关心下一代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应该合力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权威性专业性的比赛,是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同时,校外艺术类培训机构大有发展空间。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我市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而对于非学科的艺术类培训机构予以保留,旨在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培养有艺术爱好和兴趣的青少年。学科类教育是学校的本职和强项,而艺术类教育限于师资等诸多因素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年都有一大批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创办艺术培训机构。这成为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渠道,有助于实施稳就业的基本国策,有助于有艺术天赋和爱好的学生找到更高层次更加专业的培训平台,走上艺术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这些艺术类培训机构,在疫情冲击和影响下,仍能逆势而上,积极组织学生参赛,这说明艺术类培训是深受欢迎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的空间很大。
促进教育消费和内需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市各地都在采取多种举措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文旅部门搞文旅打卡“一日游”“二日游”;商务部门发放电子消费券、家电消费补贴,开拓夜间经济等。教育的消费和投资是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这次央视选拔赛,陪同孩子参赛最多的一家来了六口人,可谓“一人参赛,全家出动”。由此可见,艺术类培训既可以让艺术的种苗成长为多才多艺的大树,通过美育教育让孩子一生受益,也可以促进教育的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助力经济发展,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