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与幕后
“《流浪地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无不骄傲地说。毫无疑问,这个春节档,《流浪地球》燃爆了!本在春节档预售仅仅排名第四的《流浪地球》,却在春节档鸣锣72小时后,伴随着网友激动的评价,该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截至2月10日晚10点,根据猫眼专业版的统计,该片总票房已达20.02亿元。《流浪地球》的成功远不止商业成绩这一方面,更在于其对中国科幻片创作的突破性意义。“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该片成为年第一部现象级大片。
即日起,本报推出主题策划“流浪与希望来自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报道”,跟随我们,穿越“流浪地球”,揭秘影片的幕后制作、科技奥秘、深远影响,相信你和我们也会一样,对国产科幻电影迎来崭新格局而充满“希望”!
突破20亿从后起之秀变一枝独秀
七天长假中,除了2月4日大年三十当日只报收0.41亿票房外,其他六日票房均保持在7亿以上。其中,大年初一全国综合票房高达14.39亿,超越去年大年初一创造的12.77亿的内地影史单日票房纪录,同时再一次打破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在这其中,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11点35分19秒,《流浪地球》票房累计突破21亿人民币,猫眼评分9.3分。
从一开始八部电影的混战局面,变成结束时《流浪地球》一枝独秀的场景,“燃”是观众对于《流浪地球》的最深印象,口碑过硬自然票房飞速逆袭。《流浪地球》拥有科幻设定+视觉奇观+中国式情感+吴京主演,顶着国产科幻里程碑的情怀卖点,在时光网评分中拿下8.2分,也是春节档唯一一部超过8分的电影。
相比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喜剧片来说,《流浪地球》的观众好评度明显更高,即使影片仍有各种各样的瑕疵,但仍然挡不住观众乐意把这部国产科幻片,推荐给身边更多的朋友。《流浪地球》这匹“年度黑马”从上映第三天开始逆袭,在上映第五天拿下迄今单日票房最高的3.85亿,六天时间迅速斩获20亿,这个成绩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流浪地球》不仅比去年春节档的《红海行动》逆袭速度更快,单日票房体量也更大。《红海行动》的单日最高票房出现在上映第六天2.54亿,最终以33亿票房拿下全年票房冠*。对《流浪地球》现在的趋势来看,突破30亿或许只是个“小目标”。
带着地球搬家?硬科幻承载着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一部小说,他更让大家熟知的作品就是《三体》了。拿刘慈欣的作品改编成电影,从剧本上就不会输。其实,《流浪地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轻微剧透):
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也就是三体人的故乡)。拯救人类这个主题已经快被好莱坞玩烂了。比如《星际穿越》中,欧美人的想法是派出一支探险队去寻找能拯救人类的办法,或者探索人类的新家园。然而,《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当然有着中国人的老传统。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怎么能舍得丢下这生活了多万年的“祖宅”地球呢?走!咱们带着家一起走!连房子都一起搬走!于是,中国人想出一办法,在地球上安装上上万个发动机,把地球推走!
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总体需要这样五个步骤: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
——来自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说
但是人类为了这个计划,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地球刹车,并推动地球前进,让板块变动,引发了滔天海啸和地震;地球人口减半,只剩35亿人口……上海,北京,陷入冰封。而幸存的35亿人,被迫迁入地下城,因为地面已经低温降至零下84摄氏度了。《流浪地球》电影的剧情,和小说中的原著不一样,可以说是一段原创的剧情。写的是在地球还没有飞出太阳系的时候,飞近木星,被木星引力吸引,地球逐渐接近木星并最后要撞击木星的危险时刻。《流浪地球》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其实承载着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当冰封的上海和北京出现时,镜头转而就是忙碌的人流,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们,是一种“国破山河在”的悲怆;而当太空员视死如归牺牲自己拯救人类的时候,又是一种英雄气魄。
从零开始,一切从VR模型开始影片投资几乎都花在制作上演员片酬降了又降
中国电影工业起步较晚,经验匮乏,但在这条未知的道路上,我们的电影从业者已经开始起步,自年起,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版权就已大量出让,《三体》《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乡村教师》《球状闪电》纷纷花落各家。除了在创作源头上奠定电影文学基础,科幻电影更需要的是产业链层面人才,需要中国电影具备高度的工业化标准。服饰、化妆、道具、摄影、美工、编剧、导演、演员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完成电影的拍摄任务;融资、制片、宣传、发行等部门各尽其责,共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诸多细分领域都需要精细的专业分工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这样才可以在技术和艺术层面达到完美契合。《流浪地球》一切从零开始,置景之前先制作VR模型,置景展开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道具1万件,通过三维建模,再用大量车床CNC加工或3D打印而成。在拍摄前期一共绘制了0张概念设计图和张镜头稿,这些绘制作品是精彩特效的基础。世界观设定包括前后一百年,剧本总共写了数十稿,加起来上百万字,开机前完成了分钟的动态故事板,一丝不苟,团队人数也从最开始的个位数达到了人之多,可见这部电影凝聚了多少电影人的努力与付出。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高达11公里,是地球能够承载的建筑物的极限,发动机底盘直径30公里,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何让它在镜头上呈现从而被观众接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发动机模型我们做了几百稿,为了找到更合理的力学结构去呈现它。最终选定了目前这个形态,发动机的电梯局部搭建了实景,但更多的部分是后期特效完成。”导演郭帆介绍。
这是基于这种苛求品质的创作要求,影片的投资几乎都花在制作上,演员片酬降了又降。
细数“流浪”幕后
1.《流浪地球》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大概有四五次超支,制作成本比预计翻了一番。
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几乎是在10分钟内决定要投资《流浪地球》,每次超支时,他都鼓励郭帆超就超了接着干,因为这份信任,郭帆知道自己必须做到最好。
2.制片人龚格尔做过歌手、作曲、配乐、配音、编剧、演员,唯独没有做过制片人。
他和郭帆的信任,源于北漂期间同一屋檐下的兄弟情。
3.刘慈欣、郭帆、吴京三人最爱的科幻片都是《太空漫游》。郭帆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太空漫游》和年的《机械战警》两张海报。
4.作为《流浪地球》的监制,刘慈欣并没有去过片场,他觉得术业有专攻,身为小说原作者,自己去片场是起不了作用的。
5.特别出演吴京说自己是被郭帆一顿酒“骗”来的。本来只是客串,结果串着串着超支了,吴京说那我就投资吧;拍着拍着又发现不对啊,怎么客串串了31天;再拍又超支了,郭帆说京哥你能不能不收片酬。郭帆这么解释传说中的“空手套战狼”:其实给吴京准备了片酬,只是走合同的过程中,后期特效超支了,吴京就免了片酬。
6.TF老boys三人组李光洁、雷佳音、郭京飞都参与了《流浪地球》。李光洁还吐槽雷佳音头太大,带不下头盔。
7.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出生于年,在片中年纪最大,其实是个95后。他是全片中唯一跟我们当下人有勾连的一个角色,他的生活方式、观点态度、喜欢的歌、用的手机,都是和当下有关的。
8.年2月,屈楚萧在横店拍摄《如懿传》,在咖啡店见了负责选角的制片人张宁,张宁让他把帽子摘下来拍个照片。郭帆一见到照片,就认定屈楚萧是他心中的刘启。
9.《流浪地球》有七位导演的友情客串,包括今年春节档另一部大片《疯狂外星人》的导演宁浩。这两部电影都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同时期拍摄,甚至摄影棚都在一起。宁浩本身很忙,但还抽空补拍了一次。
10.世界观的编写,是《流浪地球》最开始的工作,做了八个月。编剧严东旭等撰写了包括自然环境(世界版图、生物群落、大气现象等)、人类社会(世界人口、*治、社会分工、行*版图、经济与物资、家庭与日常生活、文化娱乐体育教育等)、技术概况(行星发动机、地下城、高速地表运载车、外骨骼装甲、补给站、“领航员号”空间站等)在内的详细“世界观”,设定了《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
11.年,郭帆去旧金山和工业光魔聊合作。这个做过多部科幻大片、包括《星球大战》这样史诗级科幻片的公司很好奇,为什么有这么人去参与救援?而不是一个超级英雄?让工业光魔感到兴奋和奇怪的另一点是,当地球出现危机时,中国人为什么不是离开地球,而是带着地球跑路?郭帆当时开玩笑称自己刚买了房子,房价贵,得带着房子离开,但是后来往深一想,这是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人几千年来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所以我们难舍对土地的情感。”
12.郭帆和龚格尔两人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大概万字的剧本,第一稿剧本大约7万字,每个人起码写了十遍以上,每天都在不停打字。
13.编剧团队有八个人,大家通过编剧软件分工协作。
14.主创团队还撰写了从年到年的百年编年史。在编年史中,“年,前氦闪研究小组专家刘欣推出‘流浪地球’模型,第一次提出行星发动机概念”;“年4月24日,木星危机”。
15.电影和原著很不同。电影的故事源自刘慈欣两万字原著中的两个自然段,大概一两百字:地球经过木星。
16.编剧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去解决文化语境的根本问题。
17.《流浪地球》的核心故事和情感是吴京和屈楚萧的父子情,一段非常传统典型的中国父子情感。这也是郭帆的个人体会,他的父亲在他的回忆中就是一个背影。
18.视觉体系是文化语境之外的另一个问题。美国科幻电影数十年的视觉元素积累和尝试,让观众已经接受《明日边缘》式的外骨骼装甲,却很难接受钢铁侠的头盔打开后是一张中国演员的脸。在众多美学流派中,郭帆最终选择了苏联式的重工业美学风格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
19.电影中从北京到苏拉威西经过上海这段路的山,设计上的要求就是中国化,杜绝《指环王》式的、欧洲式的、魔幻化的山。所以最后的设计基本和泰山周边的山是类似的。
20.行星发动机的部分是具有重工业感和机械感的。但是《流浪地球》并没有做成类似《独立日》中的极简风格,而是让整流罩呈现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21.UI是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科幻电影中那些酷炫的屏幕效果都是由UI组设计制作。好莱坞科幻片大多都用“贴绿”的方式拍摄屏幕,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是此前中国没有科幻片,更没有UI组。UI以一个工种出现在电影剧组里,郭帆虽有预见,但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要成建制的部门。刚进组时担任副导演的柯珂,不得不转为UI总监,导演助理沈晶晶也转成了UI执行。预算不够,技术问题难以解决,UI组就用“土法特效”和人海战术解决难题。
22.成立于年的维塔工作室,做过《指环王》等多部视效大片。年初,郭帆和宁浩一起,第一次造访维塔工作室,在项目初期就达成了合作。维塔负责制作戏中李光洁等主演穿的装甲和外骨骼盔甲。维塔开发了五套主演外骨骼,授权中方团队复制和改装了数十套轻版外骨骼。
23.剧组用不起电动威亚,用传统威亚做失重效果非常困难。动作指导严华从国外定制了两个轮环,加上辅助的铁棍,嵌套在外骨骼的腰间,以实现演员在空中度的翻转。
24.《流浪地球》在粗剪初期有个视效镜头,最终保留下来的有个左右,其中50%是高难度视效镜头,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和CG替身。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用全CG把上海砌进冰墙。
本版综合光明网、时光网、搜狐娱乐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