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投资艺术品要注意什么我们用三个不同时期的 [复制链接]

1#

Hi,值友们,艺术小小值又来了~

由于小小值除了发开车指南以外还有另一个工种——艺术小编,所以我还是很希望能让大伙了解艺术的内在独特性的,当然,我也很明白当下许多艺术都「看不懂」、「欣赏不来」,其实没有关系的,别说圈外,连圈内人好多都看不懂一些所谓的艺术,所以看不懂并不奇怪啦~

但是,其实看不看得懂,重要吗?您真看懂《蒙娜丽莎》了吗?真懂印象派吗?真的欣赏得来安迪沃霍的《玛丽连梦露》吗?其实您也不是真懂、真欣赏得来,它们只不过是被历史证实了他们「好」,而且正好视觉层面上又比较符合大众观赏习惯,所以您会觉得,「看懂了」、「欣赏得来」。

小编曾和学院的教授们一同出游过欧洲,参观了许多美术馆,中老年教授所制定的行程,主要以古典主义前的画作为目标,记得有一回偶遇一家德国专门展示现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教授们走进去花了10分钟就出来了,他们当然不会在学生面前说「看不懂」,但也难免发了感叹:「为什么要画那些玩儿意。」。

本期的最后一位,张如怡

其实要讲张如怡为什么值得投资,综合上述两位的因素就大部分能明白了,作为年轻艺术家(年),张如怡有著比上面两位更多的创作手段,她主要从事抽象绘画、雕塑与装置的创作,年开始就与艺术圈重要机构开始合作,她的生涯轨迹几乎没有和小型画廊接触,履历的漂亮程度,让她成为现在最重要的年轻艺术之一。

投资张如怡的作品,如果一定要查找她的拍卖记录,会发现少得可怜,只有年佳士得(上海)的一次,成交价8.75万,所以想购买她这一类还没进入二级市场的艺术家,考虑的除了上述那些,还有几点要注意。

▲唯一的拍卖记录

①可持续性

看看艺术家是不是持续地在创作。以前有些毕业生,卖掉了毕业作品后就去干别的了,那买他的人真是哭惨。所以想要投资艺术品,一定不能购买刚刚毕业或刚毕业一两年的人,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他们的持续度,但像张如怡这样,在圈内取得一定成功,且已经在圈内有些年头的,才是投资型的必然选项。

▲年的展览,你说持不持续?

②媒体报导

到网上查一查,对她的采访或报导多不多,现代社会,很多时候媒体的报导会成为将来的重要文献,如果想投资一名艺术家或一件作品,上网先搜寻一下,甚至是把文章下载下来保存。千万不要买那些没报导,或者只能搜寻到展览信息的艺术家作品,那些都不在投资组合选项当中。

▲有获奖,也是年轻艺术家很重要的事哦~

③不要在乎懂还是不懂

一般来讲没有共同知识积累的话,我们去听一位当代艺术家讲作品,都会觉得是在胡扯,因为我们没有共呜,但是记住,和您没共呜的作品并不代表它不好,与其纠结懂还是不懂,还不如多做功课分析画面或者品相,深层内容的东西,交给学者好了。

感兴趣可以读读下面的自述~

张如怡谈近期创作最近一年我的装置和雕塑作品的表达方式在慢慢变化。从早期创作中我关心的单纯的自我感受力,到结合环境空间去发现、捕捉日常物质与精神磨合的瞬间,再过渡到对于材质本身中寻找个体的精神刮痕。但是,变化是微小递进的,不是非常突然的。这种变化也源于我对今天社会现实的理解。现实给我直观的体验是矛盾的,存在于开放与限制、亲近与疏离、享受与拒绝之间;生活永远包含着错误,我们自身的一切都是被动的。我们在重复、秩序、对称、直线中寻找精确和稳固,又在这样的追寻中被限制束缚,相对能控制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关于创作的媒介,我并没有故意地去偏好某种材料,但目前混凝土是我观念表达的主要媒介。对于这个材料,我也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混凝土的某些特质似乎与自然以及过去有关,但它此刻是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文明的每一处,尤其在“建设”方面,它是一种衔接物,来自过去,存在于现在,安静地成为与我们有关或无关的空间物质。这一次在东画廊的个展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为之后我的创作铺垫了可能性。个展“对面的楼与对面的楼”依旧是在探讨个体、外部世界和物理空间之间的相互作,在这样的关系中或隐藏或保留人的精神“形状”。我认为,楼,就是一个“社会雕塑”,包含了所有的信息,无论是柔软的还是强硬的。在过去的创作里,我主要是针对一些通道或门窗的阻隔、占有、拒绝,来体现当下现实节奏和个体情绪之间的作用力。这次,我更多的是在原有的主线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