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π艺术空间·江苏沧海十周年特邀精品展”,张大千、谢稚柳作品赏析:
01
张大千(-)《山居清话图》
年作设色纸本
尺寸:.5*33cm.约3.3平尺
款识:此仿金粟山藏经帋,受墨而不滑,俨有宋楮风味。戏效吾家上元老人法为此。老人远师松雪,近抗仇、唐,下开新罗。运笔艸艸若出于戏,而六法自备,真圣手也。己丑正月,爰。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艺术赏评:
张大千,原名正权,改名爰,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四川内江人。善孖弟。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与溥儒并称“南张北溥”,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此《山居清话图》用仿金粟山藏经纸所作,《张大千传》记载:“年冬,张大千应香港有关方面所邀,携夫人徐雯波女士,从成都到香港,准备在香港举办画展。他们抵港后,居住在九龙亚皆老街的一幢楼房中。每日交朋会友,谈书论画,很是自在、充实,直到次年5月离开。年二月应老友何香凝所请,为毛泽东作《荷花图》,此作至今仍挂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中”,故据“己丑正月”款识,说明此图也作于此期间。
是图以张大千推崇倾慕的明末清初画家张风(上元老人)人物笔法为引,上溯元代赵孟頫,明代仇英、唐寅,以及清代扬州八怪的华喦,构图规整,笔墨工写结合,近、中、远三景,将湖石竹篱、竹树人物、峻峰飞瀑一一陈列,无任何造作之感。远景以淡墨破色迤逦推出山峦飞瀑,有石涛纵肆淋漓旨趣。中景人物尤见细腻精妙:一老倚石阅览,心无旁骛;二老执杖榻櫈对坐,相谈甚欢;童子托盏侍立,心有所趣。全图清秀淡雅,隐士高逸的闲适生活荡漾在笔墨之间。
02
谢稚柳(-)《雪景寒林》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95.5*59cm.约5.1平尺
款识:己未深秋,壮暮堂写雪景寒林,用落墨法,稚柳。
钤印:稚柳、谢
鉴藏印:雷国慧珍藏印、世涛珍赏、佳茂心赏
谢稚柳自题签条:谢稚柳寒林雪景
艺术赏评:
谢稚柳,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古书画鉴定大师,与张珩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书画领域,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
江南素有落墨法传统,但多为花卉虫鸟一路。但谢稚柳别出心裁,延展到山水创作之中。此图树叶浓密处抹上几笔石青、石绿、褚石,使原本比较沈闷的重墨突感透明,同时增强了高墨犹绿的意趣。山石的构图置于最中央,侧面点缀水口、屋宇,直追宋人风韵。有趣的是他的落墨法几乎与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在同一时段出现,两者遥相呼应,在形式上亦有不少相似之处。细究之,两者在原理上并不一致。“落墨为格,杂彩副之”是“落墨”的本意,它不像泼墨那样任意生发,而是胸有成笔地先以墨笔定其结构,再赋以色彩补墨之不足,既可用于阔笔和大章法的处理,还可超越泼墨而用于小结构的精雕细琢。落墨相对更具理性色彩。
03
谢稚柳(-)《寒林雪景》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5*50.5cm.约4.6平尺
款识:己未深秋,壮暮堂写雪景寒林,用落墨法,稚柳。
钤印:稚柳、谢
鉴藏印:雷国慧珍藏印、世涛珍赏、佳茂心赏
谢稚柳自题签条:谢稚柳寒林雪景
艺术赏评:
谢稚柳晚年研究五代南唐徐熙的“落墨法”,将徐熙仅用于花竹的花鸟画技法推演为山水画创作的绘画方法,墨彩相依,自成一格。从而使谢稚柳绘画风格从早期潇洒谨严的宋元规范转为雄迈粗豪的落墨格调,山水也由苦篁斋里的清新明媚,变成了壮暮堂里爽迈雄健的大江东流。
是图云层变幻之下巉岩绝壁,山峦奇伟,苍松绿竹、素穆壮丽,点点红叶,渲染其间。尤其是雪景的处理叫人拍案叫绝,巧妙地留白以及和浓淡适宜的墨色对比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冰封万里、白雪压枝的奇妙山景。
这幅作品大胆落墨非常人所敢为,堪称谢稚柳画作中雪景青绿山水精心之作。纵览此作,结构布局严谨,包罗气象万千,既有宋元遗风的继承,又有画家对江南山水风云变幻的把握和理解;既有挥洒泼墨的大气魄,也有精微细腻的笔触,可见画者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非凡的绘画技巧。
本次展览在中国·环太湖艺术城文化艺术中心二层·本π艺术空间展陈至年1月5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投资者前来品鉴、交流。
展览地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中路85号
(本π艺术空间)
联系
-
-END-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