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赠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
人类四次产业革命的规律
公元前年左右,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以及中国的*河流域,出现的以金属工具制造、使用和以水利技术大力发展为标志的农业革命,可视为人类第一次技术与产业革命。一直延续至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了以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作为动力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引领了以电气化、化学应用和内燃机三项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与手机的普及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带来的信息产业大发展,带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这一次,中国抓住机遇,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信息产业强国。从时间轴看,产业革命呈现加速趋势。
表1人类第一、二、三、四次产业革命概况
回顾历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再对照当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规律:
(一)历次产业革命依次不断升级的人类需求
????
表2历次产业革命与人类主要需求
(二)技术革命不等于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发生依赖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依赖于产业基础设施
????
(三)产业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市场规模,只有大规模需求才能有效刺激产业革命的发生
????
(四)产业革命的发生需要跨国协助
????
产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进行全球协同。从历次产业革命,可以看到从国家治理、技术合作、生产网络等不同层面的协同。
英、荷在国家治理层面的协作,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在年之前,荷兰舰队在名将米歇尔率领下,击败了法国,并几乎摧毁了英国舰队。所谓“光荣革命”甚至是荷兰执*率领荷兰海*登陆英伦,和平接管了王权。当然还有无权的双国王,即威廉的英国夫人玛丽。
荷兰人威廉三世很像得位不正的唐太宗、明永乐大帝,力图用文治武略证明自己的卓越与合法性。随后,英国与“老对手”荷兰化敌为友,英荷舰队先后联合击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舰队,成功取得了直布罗陀海峡及地中海的通航权,获得美洲与印度的殖民地,并取得了与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贸易和贩卖奴隶的权利,为工业革命的顺利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英国发展手工纺织业来自荷兰(尼德兰)的转移,全球贸易基础设施——海*,则来自于英荷联合。英格兰建立的东印度公司、英国公司,也吸收了大量荷兰资本,等等。
年,英国纺织技工塞缪尔·斯莱特(SamuelSlater)窃取了英国纺织机技术后,到美国建设了第一个棉纺织厂,成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当然英国人叫他“叛徒”),后续的还有*府支持和ThomasDigges及FrancisLowell等工业间谍,系统地从英国窃取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虽然美国不光彩英国不情愿,但客观上还是把英国技术复制到美国,促使美国在19世纪初完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顺便说明,正因为美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偷来的,美国对工业间谍会更敏感)。
第三次产业革命,几乎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的,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德国与英国的竞争协作。德国领先全球的电缆工业技术,化学工业技术都是从英国引进,正所谓“英国开花,德国结果”。德国有机化学工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英国自由贸易为其提供的市场,凭借化工等新技术的突破而获得的(英国是当时有机化学工业的最大需求国);不仅如此,德国化学制药业公司,如赫斯特和西门子,也选择在英国进行直接投资;此外,德国还利用英国廉价的铁、纱线、机器等生产资料,服务于自己开拓市场的目的。
日本明治维新,引入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则是借鉴德国模式开启工业革命。日本*府大力提倡发展棉纺织业,新办模范工厂,从外国买入机器,并鼓励私人投资。提出“求知于世界”的口号,积极从英、美、德、法、荷、意、瑞士等国聘请到熟练的科技专家,尤其对德国和英国的技术利用最多。还派遣大批官员、技师、学生到德国等西方国家去学习与考察。聘请德国专家设置化学研究所、化学工厂、水泥、炼铁及其他金属工业,尤其是创设兵工厂。
第四次产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全球生产网络是中美必须协同的内在原因。中国与美国捆绑,实现了美国信息工业与技术对中国大转移。信息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和邓小平恰在节点时刻,联美抗苏,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主要是对美开放。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三代领导人领导期间,中国韬光养晦,在苏联倒台后,又抓住了“反恐”、“金融危机”两次战略机遇期,与美国捆绑(深度捆绑),实现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同步。当奥巴马、特朗普上台,悔亦晚矣。
(五)产业革命时对“城镇化”带来不同影响
????
表3世界部分国家产业革命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单位:%)
(六)从产业革命脉络看,弯道超车
????
(六)从产业革命看GDP失真与研发经济的重要性
????
研究宏观经济规律的感受是,GDP、GNP只是统计数字,近年来越来越失真,比如俄罗斯GDP尚不如广东省;中国的钢铁、水泥、高铁、电力、化肥等都占了世界一半以上,几百项第一,但中国的GDP不是第一。这说明GDP数字失真了,其中除了汇率、统计科目的失真,还有更深层的产业与科技原因。
1.一、二、三产业划分已过时
①一、二、三产业统计在GDP中的比重,更多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宏观经济。经过多轮的工业化改造,农业中包含了大量的工厂化、流水线农业、牧业,也包括大量观光农业以及新兴的田园综合体,它们是什么“业”呢?比如内蒙古的羊肉成本高于从德国进口的羊肉,因为内蒙古是传统畜牧,而德国是现代(或叫科技工业型)畜牧。
②一、二、三产业统计中,无法显示科技与产业先进度。俄罗斯的GDP再低,也是能研发飞船、制造各类飞机的国家,飞船工业的GDP数字与制鞋、制衣不是同等维度的。
2.投资+消费+进出口同样不能反映产业质量要素与经济效率。所谓挖个坑再填是二次GDP。同样,凯恩斯主义只能风行于二战前后,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影响下,低端的投资、低端的出口、经济价值含量越来越低。
3.现代经济应当划分为研发经济、实体经济与服务经济三类。其中,从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以爱迪生实验室、贝尔实验室、Google阿尔法研究院、德国弗朗霍夫等为代表的研发型经济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与发动机。实体经济中,可以按第一、二、三、四、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主导产业进行分级,更能有效观察对比、指导高端产业的发展与*策引导。
新的GDP修正与产业划分修正,才能指导突出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突出加强研发经济的比重。
转自
王济武启迪控股
资料分享
今天分享的资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本书是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进行大量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目录如下:第一章序言1志谢8第二章全书编写计划17惯例与缩写20汉字的拉丁拼音23中国文字简述26第三章参考文献简述41(a)总的说明41(b)资料来源43(c)类书、辞典和其他参考书46(d)中国传说中的发明家49第四章地理概述53(a)中国地形概观53(b)中国的大地构造61(c)各自然区的人文地理65第五章历史概述——先秦时期73(a)中国历史编纂法简述74(b)中国的史前时期和商朝79(c)周朝、战国和第*次统一90(d)比较性的回顾97第六章历史概述——统一的帝国(a)秦朝(b)汉朝(c)三国时代和各基本经济区(d)晋朝和它的后继者(北魏、刘宋和梁)(e)隋朝(f)唐朝(g)五代十国(h)宋朝及辽、金(鞑靼)诸朝(i)元朝(蒙古族)(j)明朝和清朝(满族)第七章中国和欧洲之间科学思想与技术的传播情况(a)引言(b)中国文化的独创性(c)古代西方关于中国文化的传闻(d)中西文化的联系(1)文学,民间传说和艺术中类似的事物(2)中国的几种名称(e)陆上商路的发展I75(f)海上商路的发展(g)古代丝绸之路(1)通路,游牧民族和长城(2)在中国的波斯人(3)蒙古的霸权(h)中国史学家所记载的中西文化和科学的接触(1)魔术师和杂技演员(2)“夜光壁”和假宝石(3)海西布和苏合香(4)自鸣水钟(5)穿颅术和底也伽(i)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文化和科学的接触(1)佛教求法者(2)使者,炼丹术士和数学家(j)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文化和科学的接触(1)伊斯兰科学的主要性质,中国技术(而不是科学思想)向中古代欧洲的传播(k)旅行者的类型和动机;战略性迂迴的*治需要(l)总的观察(1)传播和趋同(2)简单性和复杂性(3)发明权和传播(4)同时出现的各种发展(5)潮汐的观察者和“秦人”(6)扩散着的技术和地域化的科学,对陌生事物的接受或排斥(7)几种技术的西传(8)激发性传播
再次强调因为某些你们懂的原因,为了我们账号的安全,资料的分享都设置了时限,请尽快保存、下载。
没赶上的朋友们也不用太着急,以后还会再次择机分享,请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