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半岛全媒体记者尹彦鑫刘笑笑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孙兆慧
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自主培养问题,而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科技人才的早期成长起着奠基性作用。对于如何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青岛华青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蛟龙代表带来了相关建议。
李蛟龙代表建议首先要配备并充实专职科学教师队伍。他认为,“科学课是一门内容涵盖丰富的课程,教师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才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合理补充科学教师人数,努力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对于新招收教师,应适当提高入职门槛,选聘科学教育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对于教师转岗任教科学学科,也应将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作为考量的关键。
其次,针对现阶段专职科学教师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现状,李蛟龙建议要强化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可配备少量比例的兼职科学教师,并在上岗前完成基本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此同时,针对兼职教师既有本职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又要兼任科学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授课的实际,研究专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他还建议研究构建针对小学科学教师的激励机制,从创设良好工作氛围、适度增加收入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增强科学教师干事创业活力,特别是加强对乡村、偏远地区科学教师的支持力度。
最后,李蛟龙建议要创新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协同机制。他认为,基于科学教育对教师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专业素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建立健全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协同机制的措施,统筹理工科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及科普教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科学教师的培养,发挥不同主体的协同作用。
目前,青岛正在着力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科技与创新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创新人才和科技项目的引进,也将为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创新、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提供更多机会与可能。小学不小,未来很大,希望通过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小切口”,拓展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大视角,为孩子们夯实热爱科学的人生底色。
刘同军代表:
增加教师编制数量,适当为教师“松绑”减负
从去年开始,青岛市义务教育段学校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进行课后延时服务,实行初三毕业班“晚餐+晚自习”等措施,受到市民欢迎,有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今年8月,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设立了“到年,全市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所,新增学位16万个”的总体目标。
对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同军代表认为青岛市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现象亟待解决。
刘同军认为,“双减”后学校任务量显著加大,导致教师工作时间普遍加长。他举例,一些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从早上6点30分到校,到晚上8点30分晚自习放学离校,加上“午休看班”,实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小时,有些学校干部甚至达到每天工作16小时。长期超负荷工作、长期得不到休息,使得教师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家庭责任难以承担,更没时间进修充电提升专业素养。
刘同军说,师资力量匮乏是城市中小学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数量显著减少,而城市中小学学生数显著增加,这导致城市师资的不足。今年以来,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学校组织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与考试等工作,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人手不够成为学校常态。
据了解,青岛市小学教师的编制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据统计,1年全国小学的生师比为16.33:1(比值越小说明教师数量越充足),而青岛市目前小学阶段的生师比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更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的水平,这说明青岛市小学教师编制不足。
怎么能够解决中小学师资力量短缺、教师工作时间过长问题?在他看来,首先应该适当增加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师编制,使青岛市小学、初中的生师比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向发达地区看齐。再就建议严格控制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和教师安排的各类重复填表、调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和“双减”等政策的推行,各地相继出台了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和培训相关的课程方案。莱西市河头店镇南岚中学高级教师李爱芳代表表示,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桥梁的教师,在成为合格的教师外,同时也应该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岛市10.8万名中小幼教师普遍提升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能力也成为新时代优质教育的刚需。”
李爱芳代表建议,颁布相关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将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培训与师训平台对接,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为教师赋能。同时,启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工作,重点针对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出初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完成所有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教师可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证书,执证上岗,为校内教师及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开展培训工作,逐渐培养起青岛市家庭教育领域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
李爱芳代表表示,中小学(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和相关人员,通过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技能项目培训,掌握家庭教育相关技术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操作能力,提高家庭教育市场整体理论水平和技能知识运用,为家庭教育行业培养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作为教师,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李爱芳代表
“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是一门重要的应急自救技能,对人们来说,该技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该有、必须有。”李爱芳代表表示,教育部鼓励地方课程将包涵普及游泳技能在内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中,全国各地也已经开展了积极有益的课程建设。掌握游泳技能对于预防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强身健体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为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意外溺水事故的发生,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设游泳课程、普及游泳安全知识、培养游泳技能,让学生能够实现水中自救和互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李爱芳代表建议,遏制学生意外溺水事故的发生要疏堵结合,将中小学生游泳技能纳入课程并进行考核。同时要通过财政投入、体育彩票基金等多方筹措专项资金,在市区、村镇或学校兴建游泳馆。从专业化培训的角度来讲要制定游泳师资培训计划,建设专、兼结合的游泳师资队伍。
王铨委员:
推进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予了更高期待。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铨委员认为,伴随着产业升级,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据测算每年青岛市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在万人,产业一线从业人员70%来自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青岛市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但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中职学校发展定位不清、中高职衔接不畅、职教本科缺位等问题。为此他建议,系统推进青岛市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组建由青岛市市属高职院校牵头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集团。
王铨委员说,目前,深圳市已率先由市属高职院校牵头组建2个“深圳市中高职教育集团”。“建议按照‘专业设置相近、办学特色相似、区域位置相邻’原则,由市属高职院校牵头、相关中职院校为成员单位组成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集团。”他建议,办学集团由高职院校党委统筹管理各成员学校人财物。各成员学校类似于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由牵头高职院校统筹办学规划、专业设置、课程衔接、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产教融合、技能竞赛、人事管理、文化建设和年度考核。成员校的学校设置与办学定位、办学性质可保持不变,保留独立法人单位资格和编制管理形式,办学规模只增不减,接受牵头高职对学校日常事务的全面管理与指导。
同时,王铨委员建议加大对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集团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高职教育倾斜。探索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尤其加大工科类等办学投入较大的办学集团的支持力度,探索实施“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方式。此外,支持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集团的高职院校申办职教本科院校或举办职教本科专业,构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体系。
潘晓莉委员:
立足青岛本土特色,打造高质量教育品牌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青岛超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青岛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委员对优质教育品牌的打造尤为
“真正专业的教育品牌建设与服务,应该既不脱离学校办学实际,又能指导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形成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潘晓莉委员认为,不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与所处的社会文化、区域环境与自身特质未能有效结合的问题。总体来说,教育品牌既缺乏硬实力的软包装,又缺乏内涵式发展和传播路径。她针对这三个“缺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即促使质量与品牌良性互动、打造城市教育品牌、合理规划品牌传播路径和扶持壮大本土学校等。
“将卓越绩效理念作为发展目标和宣传手段的统一体。成立教育领域的质量组织,实施品牌战略。”潘晓莉委员认为,卓越理念既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又是宣传手段。一方面,建议教育质量组织将卓越绩效理念作为愿景目标写入教育品牌的规划当中,用世界一流的标准来指导和要求自身发展,其首要目的在于切实提升青岛基础教育的实际质量。另一方面,卓越绩效理念的提出本身也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宣传手段,可以展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学校样貌。
她认为,应坚持全市“一盘棋”,按“公办教育品牌”“民办教育品牌”“高校品牌”“基础教育品牌”等多层次系统化打造青岛未来教育生态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各级各类学校需要主动融入变革体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度挖掘各级各类学校优势,合力推进未来学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工作潜力,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进行顶层设计。政府、学校要从战略高度,对培育品牌的目标有明晰的设定,要与城市、学校发展同步。”潘晓莉委员认为,优质教育品牌的打造,也有利于形成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为此,建议立足青岛本土特色,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释放教育品牌活力、扶持壮大本土学校。一是教育先行,将建设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提升到战略高度。建议市教育部门优化基础教育布局,依据小学、初中、高职、大学、民办、公办等类别,重点扶持本土优质学校,同时引进国际学校、高端教育资源,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教育集团积极参与合作,将名校管理经验融入品牌建设,满足需求。二是建议政府给与满足条件的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具备接收外国学生资质的学校等分层指导与管理,建立多方协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将其作为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双招双引”的重要抓手。
路彤委员:
普及中小学校国学教育,倡导传统曲艺艺术进校园
这些年来,青岛中俏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路彤委员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她看来,传统文化是堂“必修课”,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任重道远。为此,她建议不仅要普及各中小学校的国学教育,同时倡导传统曲艺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着力推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衔接,开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传统文化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肩负历史责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路彤委员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普及各中小学校的国学教育,培养文化认同。在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曲艺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青岛以及全国大部分的城市,传统曲艺艺术在社会及校园中已经有所发展,如京剧社、相声社等各类曲艺兴趣社团也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加入。“但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等原因,使得学生对传统曲艺艺术的学习停留在表面,许多工作难以开展。”为此,路彤委员提出“传统曲艺艺术进校园”的建议。她建议在各类学校开展曲艺讲座,加强学生培训。通过邀请本省、市、县(市、区)优秀曲艺社团进入校园进行演出的方式,加大曲艺艺术在校园中的宣传推广力度,激发学生们对于传统曲艺的兴趣。同时邀请优秀曲艺工作者进入校园开展系列讲座,对有兴趣、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曲艺培训和知识普及,使其对传统曲艺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建议设立曲艺课程,打造特色院校。“学校应坚持教育与培养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联合社会曲艺团体积极开展曲艺相关的课程教育,如京剧、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聘请优秀曲艺工作者、曲艺培训教师来校任教,加强课程安排、普及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内容建设,让每位学生都能近距离感受传统曲艺的熏陶,接受传统曲艺文化的教育,学习传统曲艺相关知识。”路彤委员建议,创建一批曲艺艺术特色学校,为培养更多的传统曲艺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为传统曲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