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瑜不掩瑕艺术品市场喜报背后,拍卖行不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bdfyy999.com/

今年3月份开始,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纷纷传来喜报。3月6日的佳士得伦敦年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现场,大卫·霍克尼经典双人画《亨利·格尔德札勒与克里斯托弗·斯科特》拍出了成交价格.1万英镑(折合万美元,人民币3.32亿元)的天价。

▲大卫·霍克尼《亨利·格尔德札勒与克里

然而这一笔天价成交,并未能挽回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下滑趋势。当天晚上拍的41件拍品中有38件顺利售出,虽然92.7%的成交率已经非常亮眼,但.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7亿元)的总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期的1.38亿英镑已经明显下滑。

而总成交额的下滑,主要是因为中坚价位拍品缺失严重。事实上,不仅仅是欧洲拍卖市场上中坚价位拍品缺失严重,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同样面临着中坚层艺术品的巨大缺口。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当中,万元以上拍卖市场出现明显萎缩,平均跌幅达到25.65%,尤其是亿元以上成交数量同比年秋出现大幅下降,缩水42.11%,成交总额则丢失了42.69%的份额,万元至0万元区间、0万元至1亿元区间成交总额分别缩水32.95%和10.73%,统计数据说明拍卖公司对高端拍品资源的征集表现较为乏力。

从年前后开始,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开始兴起了一种追求“天价”的热潮。以几家大型拍卖集团为首,它们通过强大的背景挖掘到了许多优秀的拍卖藏品,但艺术品收藏领域本来就是对稀缺资源的挖掘和占有,如果市场上能过长期充斥着大量的优质藏品,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

所以在经历将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中坚藏品短缺,藏家压货的现实问题,是很正常的。各大拍卖行追求轰动效应,将较大的资源倾斜给寻找市场“尖货”,这就导致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两头热,中间温,总体衰退”的现实。

与高端市场缺乏中坚拍品而整体下滑的现实相反,中低端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却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和鼓楼古玩市场,各地游客仍然络绎不绝。“一万元以下的东西,遇到买主,通常都可以痛痛快快地成交。”这已经是鼓楼古玩市场比较常见的情况了。

中国各地区不乏懂收藏的行家,这些人虽不比在拍卖场上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土豪,但却是圈子里面真正活跃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对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创新,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艺术消费被带火。加上盗墓、鉴宝等题材的一些影视大IP不断热炒中国历史文化,普通消费者掀起了艺术品消费的新高潮。业内人士把这种民间艺术品消费的升温命名为“生活艺术化的大众需求”。

博物馆观展热潮,文创衍生品成为热议话题,以及线上交易额的迅速爬升等等,这都从侧面反映出大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或将成为拍卖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有关数据统计,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均价为30万元左右,其中10万元以下的拍品成交非常活跃。而根据德国安联保险公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年全球的近11亿中产阶级中有约一半都是在中国,数量大约达到5.5亿,在全球各国中位列第一。如何将这部分人群引流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领域,从而激活中低端拍品的交易,扩大文物艺术品交易圈的范围,这值得业界进一步探索。

由于中国藏家大部分比较偏爱古代艺术品,加之各拍卖公司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使得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来结构过于单一,拍品比较趋同,分类不够丰富的特点,同时中端及中低端市场长时间受到冷落,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振,藏家惜售、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高端艺术品拍卖公司成交额不断缩水,应该考虑进行适当调整,重视和挖掘中低端市场,促进中低端艺术品的交易,维持市场平衡,才能达成双方互赢互利的局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