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人常见的骗局有哪些?
骗子有哪些惯用的话术和套路?
骗子会使用哪些手段?
很多人应该都充满疑惑
层出不穷的骗局让人防不胜防
别担心,法官直播来揭秘
带来超多反诈干货
让老年人远离伸向自己钱袋子的黑手
10月31日,东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罗兰受邀走进全国妇联机关刊物《中国妇女》杂志社举办的“法小帮直播间”,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诈骗手段,结合案例进行解读,提升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帮助老年人擦亮眼睛,远离养老诈骗。直播在中国妇女视频号和新浪微博同步进行。
五种骗局及背后套路
骗局一以“收藏品”为代表的养老产品骗局
骗子用老年人希望将收藏的老物件、艺术品变现安享晚年的心理,故意夸大藏品价值,向老年人谎称他人有意高价竞拍,或者向老年人推荐所谓升值潜力大的收藏品,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藏品。
事实上,看似生意红火的拍卖公司只是空壳公司,骗子虚构资质和高价评估只是为了骗取老年人预交所谓委托拍卖费、藏品估价费、巡展保证金等子虚乌有的费用,或者通过承诺代销、约定回购等方式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所谓“藏品”,钱财到手后,骗子便人去楼空。
诈骗套路
电话邀请免费估价。拨打电话吹嘘藏品价值,假意邀请免费估价。
门店见面虚假宣传。伪装成专业评估师、鉴定师,虚假鉴定,编造虚高价格骗取老年人信任。
鉴定、估价、签合同一条龙服务。虚假鉴定高价诱惑老年人,骗取老年人签订展柜协议,预交展柜费,签委托拍卖合同,交纳委托费,承诺委托费可退。
加价升级精品场。虚构精品场、海外巡展场更易成交,价格更高,诱导老年人加价升级,骗取升级费和海外巡展费。
卷款走人退款无望。老年朋友按照要求交款后,承诺的拍卖会迟迟没有举办,诈骗团伙成员编各种理由延迟拍卖,拒不退款。
骗局二以“药品保健品”为代表的养老帮扶骗局
骗子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养生、长寿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嘘寒问暖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紧接着通过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打着祛病强身的幌子,推销所谓“祖传秘方”“特效药、特效保健品”。
事实上,这些“药品”“保健品”不仅夸大功效,所谓灵丹妙药大部分都是三无产品,老年人不仅被骗取钱财,长期食用还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诈骗套路
虚构产品性质。将普通糖果、饮料等说成是具有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或者把保健食品包装成药品。
虚构自身身份。打造所谓的专家、院士、名医等虚假身份,以获取被害人的信任,进而对被害人进行虚假诊治。
虚构产品效果。承诺只要按要求服用产品就能够治愈某种疾病,或是以编造的案例,向被害人证明产品所具有的神奇疗效,从而让被害人对产品效果陷入完全错误的认知。
虚构产品价格。将仅价值几块或十几块的成本低廉的食品、饮品,包装成价格高昂的高科技产品或珍稀名贵的药品、保健品,标价近千元甚至近万元进行售卖,进而诈骗老年人钱财。
骗局三以冒充“公检法”为代表的电信网络骗局
骗子在电话里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联系老年人,谎称老年人或者其子女涉嫌违法犯罪需要交纳保证金、接受资金调查等,诱骗老年人入局。
事实上,骗子通过老年人对公检法的信任、敬畏和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诱使老年人将资金转账汇款到骗子的指定账户,实施诈骗行为。
诈骗套路
“首拨话务员”核对信息,取得初步信任。根据前期非法渠道已经掌握的身份信息加以迷惑,以涉嫌犯罪或者有民事官司为由要求配合,当您将信将疑时,主动提供“帮助”将您的电话转接至“二线话务员”。
“二线话务员”套取信息,巩固诈骗效果。以制作笔录来套取个人信息,以案件侦办需要保密为由严禁您与外界联系,并以查清财产信息、审核资金需联系检察机关、法院或者执行局法官等为由转接“三线话务员”。
“三线话务员”施加压力,完成钱款转账。以避免资金冻结,需要将钱存进“安全账户”或缴纳“保证金”等为由,让您直接将资金存入指定账户或是通过您提供的手机验证码实现钱款转移。
骗局四以投资返利为代表的养老项目骗局
骗子通过免费讲座、免费体验等形式引起老年人的注意,不断吹嘘所谓在建养老公寓、养老理财服务等“养老项目”,不仅预交费用可以以折扣价提前锁定养老床位、提升养老套餐,还可以等同项目投资,拥有高额利息回报。
事实上,所谓养老项目和高额回报都是假象,即使前期有少量返利,也是来源于其他老年人交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最终不仅“养老项目”石沉大海,高额利息也无法兑现,甚至还会血本无归。
诈骗套路
虚构养老投资项目。成立公司打造所谓养老投资项目,打电话、发传单、推介会、口口相传、实地体验等,制造投资繁荣假象,吸引老年人。
承诺返利诱骗钱财。承诺按期支付利息及享有优先居住权等,诱骗老年人签订协议,收取投资款和消费款,非法集资。甚至短期支付部分人的利息,诱骗更多人投资。
项目不成卷款跑路。所谓的养老项目无资质甚至根本不存在,在难以继续支付利息的情况下,卷款跑路。
骗局五以抵押房产为代表的以房养老骗局
骗子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赚钱”等话术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借贷公司,谎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不耽误老年人居住。
事实上,老年人已经落入“套路贷”的骗局,骗子通过让老年人签署各种手续,办理公证,神不知鬼不觉就已经骗得老年人房子的处分权。老年人本以为可以坐收养老钱,没想到被骗子偷天换日,反而成为被催收债务的对象,甚至被逼卖房还债。
诈骗套路
成立公司推出“以房养老”项目。成立公司以投资项目为幌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承诺高息回报诱骗老年人。
话术引诱老年人抵押房产。以“房本在家无用”“不耽误自住或出租”等类似话术为借口,诱骗老年人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或相关协议。
转移抵押款占有房屋。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借助诉讼、仲裁、公证等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屋。
骗子常打的三张牌
01
情感牌
部分老人因退休后生活圈变小,子女又忙于工作沟通较少,内心会渴望得到关怀和陪伴。犯罪分子则抓住老年人这一情感弱点,和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甚至像子女、亲人一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您哪不舒服,医院”“家里有东西坏了,我帮您修”,骗子这些话术会给老年人老有所依的错觉,进而放松警惕轻信他们推销的各种产品。
骗子其实利用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创建“热心体贴”“善解人意”的基本人设,老人们一旦对骗子建立了好的第一印象,就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初期印象持续带入后续的交易过程。有的老年人甚至在被骗后因为已经与犯罪分子建立了情感链接,依然相信他们编造的各种延迟拍卖、延迟付息、项目停滞的理由,不仅不好意思向犯罪分子主张权利,还反过来安慰犯罪分子。
02
专业牌
部分老年人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甚至阅历丰富,不仅有主见还往往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普通的伎俩并不能骗取他们的信任。此时犯罪分子通过团队作战、骗术环环相扣,从业务员到部门经理,再到公司总监,轮番介绍投资项目的美好前景。他们经过培训,对老年人提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还会带老年人参观预先租赁好的厂房、工地,宣传所谓公司实力,获得老年人的初步信任后进一步推销量身定制的公司产品。此时虚假项目经过连环包装穿上了专业外壳,即使有一定知识背景和阅历的老年人也很难识别出来,普通老年人更是轻松入局。
在这里骗子利用了心理学上的“多看效应”,就是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越信得过。骗子通过向老年人的反复推销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进而获得老年人的好感,让人觉得骗子很专业很值得信任,自己对产品已经了如指掌,对未来能获得收益是稳操胜券,进而放松警惕落入骗局。
03
赔本牌
骗子抓住部分老年人勤俭节约、跟风的心理,组织各种免费讲座、参观、促销活动等,让您免费试吃试用,甚至包住包游。犯罪分子通过这种集中发放福利的方式,利用了心理学上的“从众效应”,通过小恩小惠实现人员聚集,营造生意火爆、盈利丰厚、“不投资不购买就是吃亏”的氛围,一些老人不自觉地就赞成了他人观点,模仿他人行为跟风购买。
其实为了取得预期效果,犯罪分子已经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安插人手,假意烘托气氛和引导投资消费,他们看似赔本,实则以小利换得老年朋友围观造势,引人入局,最终再推销虚假理财产品,或者所谓药品保健品,骗取钱财。
锁好防骗四把锁
高息稳赚以小博大不开锁。“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我捡着大便宜了”的念头,骗子们神神秘秘“我给您专门申请的额度”“不要告诉任何人”“您这绝对能卖出好价钱”,所谓稳赚不赔、利润翻倍都是虚假承诺,不能轻信。
包治百病三无产品不开锁。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购买药品、保健品。身体不适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轻信所谓特效药、神药、祖传秘方,认真分辨夸大功能的保健品。
不明链接陌生电话不开锁。来路不明的链接不点击,不下载非官方的软件,不在非正规机构和网站填写个人资料,陌生电话不接听或及时挂断,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
亲朋好友意见相左不开锁。部分老年人投资、交友时未告诉家人,被骗后怕家人埋怨不敢告诉家人,常常既遭受钱财损失,又背负巨大心理压力。在这我建议,老年人如有投资理财等养老打算,应多跟子女、亲朋好友商量,尤其征求年轻家人朋友的意见。
原标题:《五种骗局三张牌四把锁,法官教您防范涉老诈骗》